浩然浩德道場

浩然浩德源自天津浩然壇。1936年由劉夢榮道長(聖尊大帝)、劉萬興、于鐸、張珩等前輩在天津所創立。浩然壇人才輩出,各發大願,以浩然壇為中心,開荒各地。

 
 
 

人才輩出 開荒闡道

1938年劉萬興、盧文恒開荒遼寧瀋陽;張珩、王雲龍、李雲亭開荒大連;趙椿林開荒陝西西安。1939年陳印青開荒江蘇無錫設志善總壇。1940年邢傑三率孟憲章、王效峰開荒上海設寶光壇,後邢傑三到武漢辦道,由潘華齡接辦。同年趙椿林及汪友德開荒上海浦東設浦光壇。其間劉夢榮親往晉西北、內蒙古、綏遠、包頭等地開荒,後為綏遠總壇負責人。

 
 
 

浩德奠基 道傳台灣

1948年天津浩然壇于金藻前人(慈璽聖母),授命金寶璋(慈德聖君),帶領牛從德(明慈仙君)、張鴻義、王世棠、王嗣森、張樹芳赴台灣開荒。同年9月,再派陳耀菊、梁華春來台協助。奠定浩然壇在台灣傳道薪火命脈。金寶璋抵台後,先在漳州街設立在台第一間佛堂「浩德壇」,作為在臺開荒的起點,開始渡人辦道。

 
 
 

浩然浩德 濁世清流

戒嚴後,大陸支援斷絕。金老前人節儉躬行,花費皆以道務為先。其間陳耀菊、梁華春等人為經濟前往臺中作生意。後因時局變化,取得金老前人同意後,陳、梁兩人設立育德講堂獨立運作,至此浩然道務分為浩然浩德及浩然育德兩支線。浩然浩德承繼祖師、師尊、師母三曹普渡之使命及修辦路線,在濁世中注入清流,引領眾生達本還原。

 
 
 

運作初期 艱困不易

來台道務運作初期是艱困期,初來乍到,舉目無親、語言隔閡,又遇大陸支援斷絕,生存頓遭磨難。老前人依然堅守開荒使命,居陋室、撿菜葉、縫舊衣,儘管生活艱困,仍一心向道、戮力開辦道務。為渡化眾生,多次搬遷居所,最後在泉州街定下。1956年本省人余尾妹發心修辦,才渡過艱困期。

 
 
 

篳路藍縷 開荒各國

兩位老前人在草創期帶領點傳師奔波各地渡化成全,開設佛堂、籌辦法會,培育人才,1960年開荒新竹竹東、桃園中壢;1962年開荒台東。1979年至2012年陸續開荒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中國、泰國、美國、澳洲及越南、台灣花蓮、印尼以及芬蘭。最後整合國內外道務,籌建道務中心「新竹浩然道院」,積極推動「集體領導、整體運作」。

 
 

集體領導 整體運作

老前人歸空後,徐炎堃前人承接天命,積極落實老前人遺命「集體領導、整體運作」,因應點傳師稀缺,宣布國內外點傳師回歸中心,統一輪調。各區設「助理」一職,助理權責帶領地區發展道務。並推動修辦四大加強、道務六大目標,建立全人教育體系。籌建「慈德聖君與明慈仙君紀念堂」,讓同修永續效法老前人精神及行誼。

 
 

創變守常 全力以赴

浩然浩德臺灣主要分五大區:臺北區、桃園區、竹苗區、臺中區、花東區。國外主要道場有: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新加坡、越南、印尼、美國、澳洲、芬蘭。浩然同修承繼祖師、師尊、師母及兩位老前人之宏愿。推動修道傳統化、辦道現代化,創變守常,發揚一貫道宗旨,積極開辦、創造人間淨土,為三曹普渡的使命全力以赴。